個人理財是指應用金融學原理,指導個人或家庭的財務決策,例如根據財務狀況建立合理的個人財務規劃、
參與投資活動等等。包括:個人收支、資產、債務、稅務、保險等,當中涉及如何處理風險、安排退休、遺
產及提早達致財務自由。
財務自由指一個人的被動收入,大於日常消費,使其不需要工作也能夠維持生活,一般達到財務自由的人亦
會達到時間自由。被動收入指非勞力或非賣時間所得的收入,如股票利息和租金收入。
被動收入是一種只要付出一點努力進行維護,就能定期獲得的收入。 收入劃分為三種類型,分別是主動收入(即勞動收入),被動收入,和組合收入。 它把被動收入定義為「你沒有重大參與貿易或商業活動」而獲得的收入。其它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也認識到,被動收入作為一種獲得的收入,是資本增長的結果,或跟負扣稅機制有關。被動收入通常屬於應稅收入。 |
個人理財規劃
個人理財首重個人財務規劃,包含定期的檢視及評估,通常包含以下5個步驟:
- 評估目前財政狀況
- 明確投資期限並目標設定
- 建立適合自己的風險處理及投資方案計畫
- 執行
- 檢視及重新評估
一個完整的財務規劃中,通常會包括:
- 保險 (風險轉移)
- 進取投資 (用作資本增值,適合年輕人士)
- 保守投資 (用作保本及獲得利息,適合年長人士)
- 緊急預備金 (高流動性,緊急情況下可隨時使用):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
- 遺囑 (以上屬生前財產規劃方式,此屬身後財產規劃方式)
常見的財務目標
人生支出項:
- 生活費: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育、樂
- 婚姻
- 撫育子女(包括撫養費和教育費)
- 贍養父母
- 退休後的養老金
- 納稅與節稅
- 醫療
- 不動產(如:房屋、土地)
- 動產(如:汽車、機車)
- 旅行(如:國內、國外)
- 非經常性開支(或稱緊急預備金,以備不時之需)
- 清償債務:房屋按揭、信用卡債務、學生貸款
六三一法則
此法則分別運用收入的60%、30%、10%分配,收入的60%為食衣住行育樂的開銷,
收入的30%為儲蓄及投資,收入的10%為風險規劃。
收入的60%為支出的最高額,收入的30%要把錢變大變多,收入的10%要把自身的風險轉嫁出去。
財務自由度 【註:財務自由度的理想目標值為1】
財務自由度 =(目前淨資產×投資報酬率)/目前的年支出
F=(S*N*R)/C
【財務自由度=(年儲蓄總額*總工作年數*投資回報率)/年支出總額】
Y-C=S
【年所得總額-年支出總額=年儲蓄總額】
S/Y=F/(F+N*R)
【儲蓄率=財務自由度/(財務自由度+總工作年數*投資回報率)】
財務自由是我們進行理財的目標。財務自由度是理財的重要指標,如果一個人的投資收益完全可以應付日常的消費支出,工資性收入基本可以不動,即使每天不工作也不會對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,那麼我們說這個人的財務自由度比較高。反之,如果一個人除了工資性收入外沒有任何收入來源,那麼他的財務自由度就比較低,或財務不自由,一天不工作就沒有收入。 |
截取:維基百科
留言列表